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邮箱登录| 权属企业微信群| 职工群众意见反映邮箱| 假冒国企举报信箱
版权所有:斗球-斗球直播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高新区海西园高新大道7号
闽公网安备:35012102500047号 闽ICP备:11004099号-1
2019年1月22日,东南汽车俞海金技能大师工作室、孙梓清技能大师工作室,双双被福建省人社厅授予“2018年度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这是对东南汽车技能大师们工作成就的高度肯定。特别是俞海金,作为东南汽车薪火相传的一代年轻技能大师,备受外界瞩目。
刻苦钻研:心朝知识大海,勤奋披沙沥金
俞海金,1980年出生,来自革命老区龙岩长汀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中共党员,现任东南汽车冲压车间设备维护组技术长。他面庞黝黑、身材敦实,戴着一副眼镜儿,脸上透出抑制不住的俊秀帅气,整个人显得既活泼又不失沉稳。
1999年,俞海金从福建工程学校毕业后,便应聘进入东南汽车设备维护组,负责冲压车间所有设备的维修管理、改造升级,生产线的产能提升、能耗管理以及新车型相关设备的导入安装调试工作,迄今已经整整20年。20年来,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充分发挥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学习,对于俞海金而言既是一种知识更新的自觉需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工作责任。俞海金说,东南汽车在建厂之初导入大量日系、欧系的设备,许多文件资料都是英文、德文和日文的。作为一名中专毕业生,他从未接触过德文和日文,一开始对消化这些资料颇感吃力。为了能快速熟悉设备,他整理了一份外文与中文的对照表装在上衣口袋里,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背诵记忆,休息时间更主动向日本厂商技师请教。日本技师被俞海金学习态度所打动,返回日本时向他伸出大拇指表示赞赏,并送给他日语学习教材。每逢周末、节假日,当别人在享受假期时候,俞海金则从青口厂里乘坐着公交,到福州安泰中心的新华图书城查找书籍资料。
俞海金越学越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于是,2000年他报考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大专自学考试,以便让自己可以更加系统地进行“充电”。目前,俞海金积极响应市总工会“助圆学梦”政策,又报考了自动化专业本科。他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做到知行结合、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不断提升着自身的工作能力、工作水平。
正是因为学习刻苦努力,工作认真负责,能力持续进步,俞海金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充分肯定,一路脱颖而出:2001年,工作才满两年,就晋升为冲压车间设备维护组副组长;2003年,又晋升为冲压车间设备维护组长;2005年,升任冲压车间维护副技术长;2015年,升为冲压车间维护技术长。他每年工作考绩都得到甲上、优。
枕戈待旦:越是艰险越向前
俞海金对工作有很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车身部件冲压是整车厂的重要工序。东南汽车的冲压车间有设备近1200(台)套,每年保养点检项目近6万多(项)点。生产满负荷时,对设备点检保养只能在周末和下班后加班进行,为此他无怨无悔。为了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双班”生产期间,俞海金的手机是24小时都开着机;半夜里的一个电话,他都会马上赶到公司抢修设备。
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2005年“龙王”台风期间。当时正值国庆长假,很多员工已经休假。突如其来的强台风、强降水导致青口地区山洪爆发,滚滚洪流冲毁了东南汽车冲压车间的围墙,四个分车间的设备都被2米高的洪水淹没了。俞海金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从龙岩老家赶回东南汽车。路上,他一边电话联系冲压车间附近的同仁组织抢修,一边想尽办法克服台风造成的交通不便,在第二天凌晨赶到厂里。一到厂,俞海金不顾旅途颠簸劳累,便一头扎进满是积水和淤泥的冲压车间,组织抢救、抢修设备,一忙就是连续30多个小时。最后,积水淤泥清除了,各种设备也修理好了,他和同事们却两只眼睛熬得布满血丝,浑身累得酸痛。他巡察着一台台已能恢复正常运转的设备,就像检阅精神抖擞、整装待发的军队,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薪火相传:让工匠精神源源不熄
别看俞海金年轻,在日常工作中,他既是一名班组长,更是一位带领着28名徒弟的老师傅。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徒弟们的培养也是一丝不苟。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将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贯穿到整个技能传承工作中,让大家切身感悟汽车生产设备的严密、精致之美,深刻领会设备保养维护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大家的敬业心和使命感。
他以理论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以师带徒的培训。对各种设备的操作技巧,他不仅亲自手把手地传授,每月还定期开展专人、专题、专案的心得分享,鼓励徒弟们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同时,在班组内组织形式多样的技能比武,掀起比、学、赶、超、帮的浪潮,营造十分浓厚的学习钻研氛围,有效推动大家快速提升理论知识和维修技能水平。
图为俞海金对新员工进行实操示教
经过薪火相传,俞海金有不少徒弟很快成长为设备维修领域的骨干和一线中坚力量。目前,已经取得国家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资格的有3人,技师的有5人,高级工的有14人,中级工的有6人。许多徒弟在东南汽车、福州市和省里的历届职工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上表现优异,崭露头角。其中,覃超雄、林云波、刘林在2015年福州市总工会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职工技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陈年毓在2017年福州市总工会举办的“建设新福州 当好排头兵” 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林孔仁、林知红、王育琛同步获得优胜奖;陈立军、张长干、林成龙、黄武云申报的小发明小革新改造项目,在2017年、2018年省总工会举办的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上,分别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锐意创新:技术攻坚敢登攀
俞海金经常告诫徒弟们,年轻人要敢想敢闯、勇于拼搏,不要自我局限、畏葸不前。迈向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对于产业工人,要求的不仅仅是立足于数尺岗位、按部就班地做一颗“螺丝钉”,更要求大家能够主动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工业4.0及两化融合的号召,东南汽车对生产线的智能化装配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的挑战,俞海金从2014年起就带领冲压机修班的兄弟们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以执着的信念、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对工作的热爱,不断完善和改进各项设备和技术。截至目前,俞海金工作室共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8项,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3项,荣获公司改善提案特等奖6项,为公司节省成本557万余元。
最令俞海金自豪的革新、创新项目,要数对冲压车间的搬运线机器人进行技术革新改造和对车间设备整体进行信息化改造了。
第一项是搬运机器人减速机自主改造项目。东南汽车冲压车间原有6台进口2400吨自动化生产线搬运机器人,因作业需要,第7轴的重心要向外延伸1.6米。但是,这样的操作会使机器人L轴的减速机长期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进而导致减速机使用寿命缩短到1年。这样一来,冲压车间每年平均要换5台减速机,每台成本近12万元,单此一项年维修成本就达60万元左右。
如何做到既降低维护成本,又延长减速机的使用寿命?面对高难度的技术攻关任务,俞海金“不信邪”的钻劲儿又上来了,他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难啃的骨头。
图为俞海金与同仁们在拆装减速机
机器人作为高精密智能产品,减速机更是其核心技术部件。国外厂家的图纸是保密的,技术是垄断的,连拆装工具都是特制的,要自行破解难题,需要很高本领。怎么办?只能靠苦干加巧干。俞海金带着他的徒弟陈立军、张长干等,先拿损坏后换下的减速机进行练手,没日没夜地拆装研配。没有图纸,就自己测、自己画;没有工具,就自己制、自己配,一道难题被攻克了,另一道难题又出现了……就这样循环反复,俞海金带领着大家一路攻坚克难,经过2年的艰辛努力,终于掌握了减速机装配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数据,总结出一套降本增效的好方法。他们将国内生产的减速机进行加工改装后,安装到机器人身上;经测试,自主改装的减速机与进口的原装减速机使用寿命相当,每台成本却不到1.2万元/台,仅为进口机子的1/10。2017年,东南汽车冲压车间开始全面加装自主改装的减速机,迄今已安装使用了13台,产生节支效益130余万元,该项目获得东南汽车2018年职工改善提案一等奖。
另一个冲压车间设备的信息化改造项目,也是俞海金的得意力作之一。东南汽车成立至今已24年,许多生产设备也已投入使用20多年。近年来,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被应用,信息化、工业化高层次的深度融合在持续加速推进。作为建厂初期就来到东南的老员工,俞海金全程参与了每一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看着当初引以为傲的自动化生产线如今慢慢被淘汰,他感觉如同与出生入死的战友离别一样难受。如何让旧生产线“焕发青春”,变得自动化、智能化起来?如何让生产设备用上新技术,从而减少劳力、减低作业强度?俞海金为此“心有千千结”。
2012年,俞海金着手启动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他带着徒弟林知厅、林成龙等人,先在冲压车间的A、B分车间组建信息化控制中心,将分车间里的每台设备进行信号采集,通过有线和无线等方式,成功实现了每台设备与控制中心的实时通讯。之后,立即马不停蹄地对其他分车间进行改造,最终实现了冲压车间内外共5个区域的信息化全覆盖。
现在,冲压车间只要通过控制中心的设备管理资讯化平台,就能实现设备预防保养维护、模具预防保养、公共设备自动监控和设备故障呼叫四大功能,有效降低了设备维护成本,实现了智能化生产管理。2014年,该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赢得全公司重大改善专案奖励。目前,俞海金正在原有设备管理资讯化平台基础上,升级冲压生产管理资讯化系统;升级后的功能,含盖设备管理、模具管理、生产计划、品质管理、区域监控、履历资料管理等六大模块,成为东南汽车“两化融合”贯标体系的重要项目。正是俞海金的这股韧劲儿,让这些老设备们“枯木逢春”,绽放出崭新生命力。
“越努力,越幸运”、“勤能补拙”,是俞海金常挂嘴边的话语。回顾这20年的工作历程,俞海金十分感慨。他说,自己能从一个现场维修技术员成长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技能能手、首席技能大师,除了自身努力和家人支持外,企业也提供了很好的平台。20年来,他一路遇到很多良师益友,得到很多主管、师长的提携和指导,更有众多一线兄弟团结奋战、共同打拼。
随着工作成果不断积累,对企业贡献越来越大,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2011年,他荣获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获得“福建省技术能手”称号;2017年,荣获“福州市首席高级技师”称号,并挂牌成立由省总工会授予的“俞海金劳模工作室”。俞海金的工作团队,先后于2013年获得福州市总工会颁发的“十佳创新班组”,2014年获得全国 “机械冶金建材系统李斌式模范班组”,2017年获福州市政府颁发的“福州市职工创新班组”。
2019年1月,俞海金工作室获得“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荣誉。这不仅是对他的工作室技能水平、创新成果的充分肯定,更让他个人的职业生涯跃上了新的台阶。面对这份殊荣,俞海金谦虚地说,工作室虽然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但荣誉是属于大家的,要感谢公司领导和一起奋斗的兄弟们,是大家共同的努力和帮助,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工艺技能的传承是薪火相传的永续工程,他和同事、徒弟们将以工作室为平台,将东南汽车的工匠精神、品质理念和创新意识代代传递下去,让生产设备以日益先进的智能化水平和永不衰退的良好运转率,为东南汽车自主品牌产品的不断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持续进步,提供坚强的“动能”保障。